程序员35岁后干什么?
1、做技术总监,不写代码,把握公司技术线路、产品安全,为老板解忧。
2、做安分的程序员,工资要求不要太高,和领导关系搞好,老板也不会开除的。
3、转行自己做老板,找关系接项目,自己建团队开发。实际上很40岁左右的程序员就是这么做的。
4、转行做自媒体,现在抖音、头条、快手很火爆,做自媒体也有钱。但这个对程序员来讲跨度太大,风险高。
程序员35岁后,一般情况下会干以下几类事情:
技术管理:随着年龄的增长,程序员会逐渐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并开始转向技术管理的岗位,如技术总监、项目经理等。
技术专家:一些程序员会选择继续深耕技术领域,成为技术专家,如架构师、算法专家等。
自由职业者:一些程序员会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以接私活或在网上开自己的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等。
转行:一些程序员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如兴趣变化、家庭原因等)选择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
当然,这些并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程序员个人的情况而定。
滴滴裁员2000人引发热议,互联网寒冬如何渡过?
滴滴现在也不好做了,起初就不应该跨那么大步,规模弄的那么大,当然不好管理,漏洞就多,现在出事了想起来整顿,再去裁员,不是让更多人寒心?但是平台现在也是骑虎难下,自身难保
最近网上疯传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而从身边的一些企业家朋友那里,也切实感到秉冬将至。
先是知乎被爆要年底要裁员,接着各种公司裁员信息占领了朋友圈。虽然很多公司立即出来辟谣公关,但裁员的味道还是相当浓厚。
不仅是国内,全球经济都处于调整期,各大公司裁员、减招的信息此起彼伏。很多职场人因此陷入焦虑:下一个被裁掉的会不会是我?
1
企业的一切决策
都是为了活的更好
企业为什么会裁员?要么是压力大,利润大幅缩水,负债不断增高,需要止损保命;要么是战略转型,放弃眼前利益,在未来分到更大的蛋糕。
那么,企业一般会裁掉哪些人呢?有下面几种:
刚入职的毕业生。
毕业生刚刚入职,需要花费很大成本去培养。如果恰逢危机,会被第一批裁掉。企业虽然也损失掉很多招聘成本,但不止于伤筋动骨。当然,减少校招,也是反向裁员。
没完成绩效的高管。
高管也很危险,尤其是外企、上市企业。如果没有完成公司制定的绩效,会被老板、股东炒鱿鱼。在贸易战、产业转型等经济背景下,高管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企业需要找到能够帮助它实现增长,或者逆转的管理者。反过来看,其中也藏着很多机遇。
工具型职人。
可以被工具替代的职位,也会被逐渐裁掉。流水线的工人,如果成本高于机械臂,就会被机器人取代;行政人员,如果成本高于软件,也会被替代。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工具会逐渐取代人力,甚至智力。
战略外的人。
企业会因为调整战略,不得不裁掉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人。制造型企业要转研发,就会裁掉工厂,转为外包。线下实体店品牌要做线上,一些效益不好的店面,就会被裁剪掉。
2
能力强的人
反而乐于被辞退
那反过来看,什么人不怕被裁呢?也有以下几种:
手握技术和***的骨干。
过去呆过的一个公司,有个销售业绩特别好,但和部门领导关系不好。最后部门领导把销售逼走了。当年这个部门的业绩一落千丈,部门领导也被开掉了。这个销售去其他公司,照样搞得风生水起。
有能力的人,根本不怕裁员。优秀的企业也通常不会裁掉这批人,反而会在危机时,给他们增加工资,避免***外流。
做着副业的斜杠青年。
在主业之外,做几个副业,多个渠道赚收入。这类人灵活性高,懂得经营,或者有一技之长。很多文案、设计、会计、法律咨询等等专才,都有好几份收入。身边很多高管,也有各种投资,做餐饮的,搞超市的,做理财的,收入来源很多。这批人面对裁员,压力会小很多。
另外,家里有钱的,也不担心。
开玛莎拉蒂来上班的,无非是想证明自己。很多80后90后,直接跨过了职场,进入创业的领域,他们要的就是自我实现。
说到底,裁员的本质,是价值匹配的失衡。
企业想要的价值,我们给不了,就会被裁掉。我们如果能够给到超过企业想要的价值,除非企业倒闭了,否则它们是不会放过我们的。
那反过来想,如果一个企业,给不了一个优秀人才想要的薪水、环境,他们会加入么?
3
一切背后
都是价值与成长
我们把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这两条线,画进一个坐标轴里。如果企业发展这条线,高于个人成长,那么个人就在拉企业后腿。如果个人高于企业,就会拉动企业。
所以,一切背后,都是价值与成长。
没有永远增长的市场,也没有绝不倒闭的公司,应对失业潮最好的方法,就是加速个体的成长。
面失业潮,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突围:
做一件热爱且有市场潜力的事,甚至仅仅热爱就已足够。
我们从小到大,很少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因此形成被动思维。上学、上班、成家……流程化的人生。这种人生最大的坏处是让我们失去主动性。
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去规划自己的生涯。放在职场上,就是主动找到一件热爱的事情,用十年二十年去做。
写出《哈利波特》的全球作家首富J.K.罗琳,写小说十几年,所有的职业,都是为了让她有足够的资金去写***。甚至成为单亲妈妈后,也没有阻止她写作的步伐。
设想一下,我们能持续十年去做一件事,比如持续十年去磨炼自己的写作、演讲、舞蹈、财务思维、商业思维,等等。我们肯定能成为专家。
成为专家意味着,即便遇到了经济大萧条,依然可以比普通人过得更好。
所以,找到一件事,持续深耕,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哪怕失业,哪怕失败,都要继续下去,因为这是唯一能让我们获得最终财富自由,心灵自由的途径。
在《阿甘正传》里,阿甘突然想奔跑,于是他立刻开始横跨北美大陆,即便衣衫褴褛,也要全力奔跑。他吸引了大批媒体和众多追随者。阿甘就是找到了内心想做的事,持续去做,成功不过是个结果。
一个简单的行动,重复做,且不断曝光,就能为个体赋予最强大的成长原力。这也是我带领社群小伙伴每日打卡,每周发布公众号总结的原因。每个人都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去曝光自己,***都应该写简书、公众号。
4
平台赋能
大妈也能月入2万
除了深耕热爱外,还要利用平台赋能。
很多退休的大妈,在“回家吃饭”这个APP上,通过做家常饭,赚到了业余收入。在抖音上,我还见过各种各样教人技能的朋友,开个教人做蛋糕的班,一个月就能赚几倍的工资。一位编辑朋友,热爱写作,几年前通过业余写公众号,不仅出版了畅销书,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所以,找到热爱,持续行动,用平台为之赋能,如果热爱并非我们的本职工作,要通过副业的形式去尽快拓展。如何做副业,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分享。
总之,在裁员这股寒潮下,我们焦虑的不应该是能不能保住工作,而是如何塑造一股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力,就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科学的成长,会带来取之不尽的原力,帮助我们从容度过每一个危机。
#滴滴裁员超2000人# 今天上午的滴滴月度全员会上,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注意了,裁员经常有,相比其它企业用“结构优化”来形容裁员,而程维是丝毫没有掩饰直接宣布裁员,简单直接。
没有人会怀疑2018下半年开始,互联网从业者的寒冬即将来临,可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在一些企业内是来得如此之快。而滴滴此次的裁员比例并不小,除了由于行业寒冬到来之际的影响,还有部分原因是滴滴对于自身困境的一次无奈的改变。
在我们的印象中,垄断市场的企业都是赚钱的,而在滴滴身上则是相反,2018年据传言亏损超过百亿,从成立到走到现在,烧掉了投资人不知多少的资金,多么可怕啊,资本就是这么残酷。
这个时候这个阶段,真的不要轻易谈辞职,除非是自己真有一技之长有拿得出手的绝活,走到哪都能吃得开,不要轻易离职,也不要老谈创业,成年人的世界,永远没那么容易,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提高自己才是王道。
15%的比列不可谓不多,但是滴滴是少有的公开说出裁员的公司,正常的都应该是内部优化调整。互联网寒冬这个词应该是在2015年下半年,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整个市场进入低迷状态,就有了互联网寒冬的说法。如何度过寒冬,我觉得还是要看企业本身的业务和背后的资本巨鳄,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你的产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亮点,如果没有特别亮眼的地方,那就砸钱,但是疯狂的补贴可以支撑到什么时候?就像抖音一样,同样是小***业务,上面有竞对快手,内部有火山,但是抖音就是抓住了给每一个***配不同的bgm就可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从而迅速的瓜分了大量用户,腾讯倾尽全力打造的微视到现在还不能和抖音正面抗衡。所以产品本身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我觉得还是互联网公司需要想明白的第一位。